产品推广年代
营销1.0就是工业化年代以商品为中心的营销,营销1.0始于工业**时期的生产技术开发。其目的是销售商品,“把工厂生产的商品全部卖给有支付能力的人”。
在营销1.0年代的企业眼中,市场只是一群具备生理需要的大众买方。为了满足大众市场需要,企业尽量地扩大规模、标准化商品,不断减少本钱以形成底价格来吸引客户。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年只有一种颜色的福特T型车。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觉得,即便到了21世纪的当下,营销1.0也并未绝迹,不少中国企业仍在用。尽管不少买家已经变得“像猫一样很难伺候”,但因为中国的市场生态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肯定的滞后性和复杂性,一些企业把买家当作猎物,以“机*扫射的方法”从事营销也获得了成功。
营销
买家营销年代
营销2.0是以买家为导向的营销,是由信息技术和网络催生的。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使商品和服务信息更易为买家所获得,市场权力经由生产厂家转向途径商再转到买家手上。营销2.0的目的是满足并维护买家,这个年代里,企业眼中的市场已经变成有思想和选择能力的聪明买家。
尽管以买家为中心,2.0年代的营销仍然是把买家当作可以魅惑的对象,而不是和买家真的打成一片。
营销
道德化情感营销年代
营销3.0就是合作性、文化性和精神性的营销,也是价值驱动的营销。其目的是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个年代下市场已经成为具备独立思想 、心灵和精神的完整个体。 营销3.0兴起于2025年前后。当时,全球社会正历程着深刻的社交互联网化,伴随网民互动的深入,意味着买家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长。买家变得愈加很难信赖由生产厂家、途径商、传统媒体所构建的垂直信息途径,他们更想相信水平的信息途径,即来自陌生网友的口碑传播。
营销3.0不只要将品牌独特化,还要道德化,它是意义的营销,这类意义需要以策略的高度整理到“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中去,归根结底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围绕这个基本看法,科特勒提出,要向买家营销企业的使命,即企业要拓展不同一般的业务,并以讲故事的方法告知买家品牌的正确使命;要向职员营销企业价值观。
“新浪潮科技”是促进营销3.0诞生的主要动力。新浪潮科技指的是可以帮助个体和群体维持互联互动的科技,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便宜的电脑和手机、低本钱的网络接入与开源性软件。新浪潮科技使得大家从被动的买家变成了生产型买家。而推进新浪潮科技进步的力量之一,就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
合作营销是营销3.0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企业和所具备相似价值观和期望值的商业实体之间的密符合作。文化营销是营销3.0的第二个组成部分。践行营销3.0的企业需要知道与其业务有关的区域问题、社区问题。为买家提供意义感将成为企业将来营销的价值倡导,价值驱动型商业模式将成为营销3.0的获胜之道。和创造性人群一样,企业也需要超越我们的物质目的,以企业的自我达成为最后目的。企业需要知道我们的本质、为何从事这个行业与将来将何去何从,然后把这类问题的答案写进我们的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从企业角度,这就是精神营销,或者叫做人文精神营销,即营销3.0的第三个组成部分。
科特勒觉得,在营销3.0年代,企业的理想状况是可以从承担社会责任、善待自然环境中获益,这需要让股东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